程序最终调出来了,不单能够画出光滑的曲线,而且还可以想在哪里画就在哪里画,想画多密就画多密!心里很美,仿佛深陷重围,血瓶用光,奄奄一息之际突然金光一闪——升级了,立刻红蓝全满,又是一条好汉了!
现在回想上个月的生活,感觉就是被小论文这件事整得一团糟(mass)。想到秀才与生孩子的笑话:肚里没货的时候写文章就是一种痛苦!没出结果前,干什么都不定心,感觉就是在浪费时间。发现msn的速度快了不少,登上一看,一大堆留言提醒-_-!!,写点东西给大家一个交代吧。
论文这事当初战略上就有错误,程序和文章两块,本以为重点在前面,这没错,可是以为写论文可以按照白居易写诗的方式那就是对同行智商的侮辱。科技文献的定位是给那些具备专业素养的同行们看的,看的目的只能是解决某些问题,即使是体例格式,结构安排也能反映很多东西。孜孜于如何把话说圆了那就是在舍本逐末!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后可能会专门总结一下,走了太多弯路了。
发现feeds是个好东东,不知道会看到什么,也就时常会有惊喜。原来在社会的表象下还有这样的一个个世界,如同扒开草坪发现下面隐藏着众多的生态圈。不同的人因为共同的兴趣而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圈子,彼此虽素昧蒙面,却从不感到陌生。看到GTD,发现自己原来以前做的就有点GTD的思想,自得之余又有点自卑于走的弯路。博客还能学英语,这是以前没想到的。看着别人写的文章,自己仿佛就多了很多人生体验。
今天又发现了一个燕园同龄人的blog,当初注意到他因为具有共同的爱好:篮球。深入读下去发现文章很多,看的很爽。(发现虽然女性开博的比例很高,但论文章数量和质量写的好多为男性。)虽然有的观点觉得偏颇,不过现在这个社会愿意把自己放在众人面前剖析的实诚人不多了。看其两年前的文章,感慨一下小孩的敢想敢做,人生规划,意气风发。生活那么复杂竟然也能出国,自己的觉悟真是太晚了。(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喜哥和ehalf:你们在那里过的好么?)
回顾一下,其实今天的工作概括说来也就是实现了一个文件的输入输出,发现了原始数据的错误,然后改正了这个错误。整个工作也就是实现了一个算法,算法的过程半个多月前就出来了,但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细节实现上。如果是一位牛人来干,可能一周就能出结果。Sigh,越想越郁闷。
编程之所以那么让那么多人着迷,因为它能够具现化人们心中的理想。这在过去是很难或代价高昂的:建筑师们用数年的时间实现心中的设想;画家用十数年的时间学习技艺,才能描绘心中的世界;作家用一生的时间写出自己的大作。相比他们,程序员实现的成本最低,内容最丰富。
关于其他的事情,恩,我说过我已经学会自由泳了么?学校又在修路了,为什么说又?其实我本来想说的是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已经记不清是多少次了,八路军的帽子带着很光荣么?神作越来越少了,致敬越来越多了。未来……我还有选择么?身边就有很多现成的榜样。
找到一个目标,找到一种寄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