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1日星期六

好日子到头了

今天导师询问工作进展——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应付的,是不是也把明后两天要做的事说成已经做完的,把未来一周要做的事说成接下来要做的?导师认为目前这种由下到上,慢慢积累的学法周期太长,认为应该多路并进,直捣黄龙。建议如下:
阶段一,快速把基本的数学概念过一遍,然后立即进入程序代码的研究,期间穿插读论文,对论文中不清楚的地方回头再翻书。要求对程序功能进行扩充,比如保存中间的计算结果,对结果的处理采用更加直观多样的方式。用多种模型做实验,观察特征值的分布。
阶段二,当程序达到“改无可改”的程度时,进入算法方面的研究,找寻一个新的函数基,进行试验,观察现象,找寻流形中特征函数的规律。
So,初步可预见的未来展现在面前。Farewell, my gold old days!

2007年3月26日星期一

学海无涯——几个远程教育网站收藏

晾一晾自己收藏的一些远程教育网站,头几个都是有视频可看的。
首先,自然是大名鼎鼎的MIT OCW:
http://ocw.mit.edu/OcwWeb/index.htm
作为最早最大最全的开放式课件,包括了MIT的几乎所有课程,部分课程甚至还有视频可以下载,可以真切地感受课堂气氛。甫一推出,就引起了轰动。以下是两个基于其上的中文翻译网址:
http://www.core.org.cn/cn/
中国大陆的简体字版,翻译看的很清爽,不过翻译进度目前比下面的慢。
http://www.myoops.org/cocw/index.htm
中国台湾的繁体字版,开的较早,很多视频提供字幕下载。可以看简体版本,不过语句还是需要适应一下。
在这两个网站上还可以找到其他一些学校的开放式课件。
http://realcourse.grids.cn/
大学课程在线:是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上的一个应用。也可以看作是中国自己的OCW。这个项目的雄心很大,不过课程的完整性欠佳,而且只能在线观看,效果就……
其他资源:
http://www.im586.com/cms/index.php
http://www.infoxa.com/
实在忘了是怎么搜到这两个网址的了,不过其中也收藏了部分视频资料。
无视频资源收藏:
http://www.cs.brown.edu/~tor/
Tim Rowley收集整理的往年SIGGRAPH论文的网站,方便下载。
http://www.xmission.com/~nate/tutors.html
大名鼎鼎的Nate Robins,多少学习OpenGL的人都是从这里起步。
http://mcm.ustc.edu.cn/
中科大数学建模,有很多数学与算法方面的资料。
http://www.cse.msu.edu/~lawhiu/manifold/
收集微分流形方面最新成果的地方。

学海无涯,回头是岸!

2007年3月25日星期日

VC6编译问题解决

最近接手师兄的程序,是用VC6编的,编译过程中发现如果出现错误,则编译不能停止,往复循环下去。查询网上资料发现安转sp6升级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问题是我的VC版本是已经打过sp6的,再次安装也显示已安装sp6,安装结束。没法之下只有卸载VC6,结果发现连卸载都不行,显示无法找到common\setup\setup.stf文件。直接重装又说已经有安装版本,真是@#$%&!难道又让我重装系统?
在MSDN上发现了一篇文章"如何手动卸载 Visual Studio 和 MSDN Library"(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248697/zh-cn),按其所说手工卸载VC6,东东可真不少,然后重新安装,选自定义安装,去掉Enterprise Tools包中的Visual Studio Analyzer,否则安装结束后会报pdm.dll,这又是一个VC老版本的错误,无语中。如是问题解决,避免了又一次重装系统。
另MSDN帮助无法打开问题解决:
装完之后发现原来VS.Net的MSDN又用不了,一运行就报ms.msdnqtr.v80.en的invalid错误,无论修复还是重装都不济事。最后把VS2005的所有组件都卸掉,直到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Microsoft Shared\Help 8这个目录也卸掉了,又重装,才恢复。这个问题据说是VS中*.hxc文件中的配置有误所致。

2007年3月8日星期四

卡巴斯基终于升级了,yeah!

看着卡巴过期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决定想尽办法也要让它升级。

到网上查了各种方法:换版本,换key,直拷……就是不能升级,下的升级包也不顶用。突然于众多结果中发现这样一条公告: 卡巴斯基升级服务器公开测试
  继1月24日宣布在中国架设升级服务器之后,卡巴斯基连日来通过紧张的筹备和部署,中国升级服务器群组已经实施完毕,正式开始公测,现邀请国内用户一同进行测试。
  南海地震发生以后,卡巴斯基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地震专用key”、离线更新包和紧急升级服务器,将地震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为了能更好地为上千万中国用户提供“零距离”的本地化服务,卡巴斯基又紧锣密鼓地筹备起中国架设升级服务器的计划,并以最短的时间部署完毕,足以说明卡巴斯基对中国市场和用户的重视和加强本地化服务的决心。
  此次在中国大规模架设升级服务器只是“零距离”服务的一部分,卡巴斯基还将继续在中国提供更多的基于全球水准的本地化服务。
  卡巴斯基称:欢迎所有用户一起来帮助测试升级服务器的稳定性,由于是测试阶段,请大家在多次升级不正常时将“更新服务器”改回“卡巴斯基实验室更新服务器”,并请将发现的问题反馈至邮箱:update_test@kaspersky.com.cn
添加中国升级服务器的操作步骤:
1.在主界面上点击“服务”,然后在“服务”下方的“更新”上点鼠标右键,选择“设置”;  
2.在“更新设置”中选择“自定义”按钮;  
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更新服务器”标签;  
4.点击“添加”按钮,在“源”后的方框中加入“http://dnl-cn1.kaspersky-labs.com” ,点击“确定”;  
5.退回到“更新服务器”标签下,去掉“卡巴斯基实验室更新服务器”前面的勾。如果之前使用了离线升级包的方式进行升级,也请去掉相应的离线升级包前的勾,选择确定;  
6.进行升级。
照办,终于升级了,最后更新时间2007年3月8日,长吁一口气。
(注:此方法请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善用搜索引擎)

2007年3月7日星期三

一年之际在于春

寒假刚回来的时候,转遍整个校园也没有发现几个吃饭的地方,连小饭馆都关了,加饭卡的地方人排成长龙,几次看看都没有说服自己排上去。结果今天发现原来有新设的自助机可以直接从工行的卡里转帐到饭卡里——Lucky!幸好没有去排队。
本来想趁着开学前几天活动活动的,可是连续几天都不怎么好,今天还下雨,人就懒得动了。现在感觉身体是没有本科时那么好了,不锻炼,每天一坐坐一天,回去人都说我胖了,跟小孩打球竟然把腰给扭了。去参加google论坛坐在后面发现左眼看大屏幕上的字又有点看不清了,sigh!要注意啊,才一年不到。
趁着今天天还可以,开始了开春第一次锻炼,先是跑步,刚跑了200m就感觉到了第一个临界点了,喉咙干的厉害,坚持跑了两圈(800m)下来,感觉都在吞血了,后来跑一圈走一段又跑了两圈,想当年一口气四圈不再话下呀!感觉身体机能整体大退步,压腿才1m2就酸了,体前屈使使劲才能摸到脚尖,仰卧体作做到后面感觉都要抽筋了,其他项目第一次达到临界点的时间如下:仰卧体作20,俯卧撑10,引体向上3……真是惭愧啊。不过锻炼之后确实有效果,感觉腿部关节松快许多,晚上睡眠质量也很好。一定要坚持。
锻炼的问题就是很难有毅力练到超量,此外力量锻炼稍弱,还得通过器械才行。
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达到的目标:跑步10圈20圈的不在话下;引体向上单手做;鲤鱼打挺、后空翻、鹞子翻身……

2007年3月6日星期二

中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网上查的大多都是老的分类方法,这里把新的分幅编号规则总结如下:

我国规定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2.5至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经差6度分带,1:1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经差3度分带。:
6度带是从0度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为一投影带,全球分为60带,各带的带号用自然序数1,2,3,…60表示。即以东经0-6为第1带,其中央经线为3E,东经6-12为第2带,其中央经线为9E,其余类推。
3度带,是从东经1度30分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图4-13表示出6度带与3度带的中央经线与带号的关系。
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上,规定以中央经线为X轴,赤道为Y轴,两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
X坐标值在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Y坐标值在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我国在北半球,X坐标皆为正值。Y坐标在中央经线以西为负值,运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避免Y坐标出现负值,将各带的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即将所有Y值都加500公里。

由于采用了分带方法,各带的投影完全相同,某一坐标值(x,y),在每一投影带中均有一个,在全球则有60个同样的坐标值,不能确切表示该点的位置。因此,在Y值前,需冠以带号,这样的坐标称为通用坐标。
高斯克吕格投影各带是按相同经差划分的,只要计算出一带各点的坐标,其余各带都是适用的。这个投影的坐标值由国家测绘部门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系列,事先计算制成坐标表,供作业单位使用。
目前,我国采用的地形图分幅方案,是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准,按照相通的经差和纬差定义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每一张地图都有自己的图号,图号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一共十位,我国使用的地图分幅编号规则简述如下:
第1位 1:100万图幅行号
第2-3位 1:100万图幅列号
第4位:比例尺代码
第5-7位:图幅行号
第8-10位:图幅列号
1: 100万从赤道起向两极每纬差4°为一行,至88°,南北半球各分为22横列,依次编号A、B、… V;由精度180°西向东每6°一列,全球60列,以1-60表示,例如北京的经纬度坐标为116.46E, 39.92N,其所在的一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编号为J50 :

比例尺大于1:100万的地图在1:100万图的基础上进行分幅,各自独立地与1:100万地图的图号联系。按照自然序号进行编号。
按经差3°纬差2°分成四幅1:50万地形图
按经差1°30′纬差1°分成16幅1:25万地形图
按经差30′纬差20′分成144幅1:10万地形图
按经差15′纬差10′分成24行24列共计576幅1:5万地形图
  以深圳市为例,其经纬度为114.07E, 22.62N,则其所在的1:5万地图的经度范围为114°-114°15’,纬度范围为22°30’-22°40’,图号为F50E009001。

2007年3月3日星期六

让他们去读书,我们来读他们

这句话是根据“让李敖读书,我们来读李敖”改的。现在正在读的比较喜欢的书如《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明朝那些事儿》、《新宋》等等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今人对中国古代文献的再解读与再发挥。
这也可以看作一种潮流,在新的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早已失去了阅读古文的能力。在我来说,如果耐下心思,手边放本辞典,读个大概意思还可以,但是吃力之处比之英语阅读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别提领会那些“春秋笔法”中的微言大义了。虽然阅读古代经典文献,自己加以总结之后提出自己观点的作法古以有之,不过那多是出于阐述自己学术观点的目的。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可以看作这种学术著作向通俗转化的一个起点,因为社会正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大多数人已经丧失了流利阅读古文的能力。而以史为鉴的观点深入人心,人们希望从历史典籍中找到对当前现象的解释。不是说历史就是一个大舞台,上面始终在上演同一出戏剧,只是背景和道具在不断变化而已么?于是“百家讲坛”的热播也就不难理解:在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阅读大量文献的时候。就由专人去阅读,然后再由他们把读后的体会写出来吧。反正大家都同处一个时代,不会有理解障碍,而且作者也希望书能卖的好,必然会加入一些现代人感兴趣的东西,这在一些通俗作品中体现的更为明显。虽然没有达到“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那么夸张的地步,不过知道一点总比完全不知道好,原谅我浅薄的想法。
最后,推荐大家看一看上面的书籍,读起来都很轻松的,而且可以长点历史知识,有的书写的还相当的逗,部分段落现在想起来还想笑,呵呵。

济南游记(Journey To Jinan)

寒假回老家,返京途中路过济南,呆了一天,玩了玩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三个地方,感觉还不错,中午那顿饭盛菜的碟子可真是够大的。

以前一直很喜欢旅游,但没什么具体标准,只是希望到尽量多的地方,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玩的地方多了,高下就出来了,感觉当前各地的差异越来越小,基本上没有什么分别。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肯德基麦当劳,出租车自行车等等让你分不出自己究竟在哪。景点上除了山就是水就是花花草草,人文景观名人当仁不让,中国历史悠久,名人成千上万,而且名人也不闲着,一生要走好几个地方,于是每个地方都要纪念他。那名人相比也累的够呛。现在的标准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自然景观更加强烈的地方去。

回京坐的是汽车,火车票根本买不到,路上还挺舒服的,一路都在放片,看了两部半到站。

我的2006(下)

研究生新生开学,忙碌一阵,开始选课,导师暂时没有分配什么任务下来,每天就是上课写作业,与本科差不多,就是由自习室换到了实验室。
上研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度更大了,老师教的也更加轻松了,性格更加鲜明。英语外教Doug开始的时候显得那么严厉和不尽人情,后来才发现原来都是装的,怕跟我们太亲近之后没有师道尊严了,还有他说要带他的sister来给我们见也一直没见到。算法老师那是相当的有趣,虽然嗓子有点不好但大家都能理解不是。高程老师想当年那也是一个人物,当然现在也是,能为我们学生着想。网络老师的要求最多最细,能全部做下来是能向没选这课的人显摆了。计算理论的老师那是最好说话的了,大家都喜欢。图形学的老师也很不错的说,看的出是读了很多书作学问的,很谦虚,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就说:“这个东西我们不熟啊~”,然后给你一个不错的分数^_^Y。
如果说研究生的知识一半是从老师那学来的,那么另一半就是从身边的同学那学来的。相处的越久,就越发现身边真是卧虎藏龙啊,随便什么难解决的问题问不出三个人就能得到答案,真是恐怖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十一的时候新主楼落成,搬到新实验室中去了。新主楼耗资九亿,建筑面积二十余万平方米,看着可真不错,宽敞明亮,可有些地方就是老锁着,网络也由网通变成教育网了,虽说速度快了一点,可是电驴BT什么的都不能用了,只剩下讯雷,将就着用吧。
虽说平时学的还用心,可是到最后考期还是忙了个焦头烂额。每到复习的时候就想为什么这些问题没有在平常就搞懂,没有达到像传说中牛人那样平时好好学习,考试之前玩游戏也能拿满分的境界。以前考完试是算自己会丢多少分,而现在是算自己能拿多少分,唉!堕落啊堕落。




人称“太空堡垒”的新主楼

我的2006(上)

这篇文章与下篇文章是用来回忆过去的上一年的,对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进行记录,对背景作一番铺垫,做到有始有终。
过完狗年的春节,先去鲁迅的故乡绍兴玩了一趟,回来的时候体会了一番春运阶段的气氛,接着过完十五就回校进入实验室工作了。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就从改Bug开始,一边学一边做,那时人少,每天中午老师同学都一块出去吃饭,回来之后先晒着太阳聊会天。之后人就多了起来,请了个师傅负责每天的午餐,每周五改善一下伙食,有牛肉带鱼什么的,所以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周五了,呵呵。
五一时枣庄的表姐结婚,去祝贺,深深地体会了一把山东的餐桌文化,那句“喝到位!”至今还令我心有余悸。虽说是盛情难却,不过热闹过后自己独自一人承受身体的反噬的滋味可并不好受。
五一回来开始了地理信息系统的项目,主要就是地图的拼接,其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难点,以前小时候的一大乐趣就是想尽可能完整地把一块橘子皮压平,学了相关知识之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必然会产生褶皱和撕裂,得采用投影的方式,古人真是聪明。毕设的时候把做的东西一交,就过了,枉我紧张了那么长时间,准备了那么多,有时老师的话不能全信,大家关注的焦点是不一样的。项目的时间很紧,七月初被送上西峰寺(在门头沟区,以前据说是个王爷的府邸,现在改成招待所了)与甲方技术人员进行合作封闭开发,其间就毕业轰人搬家的时候下山了一趟,每天吃的很好,菜很多,吃到最后几天的时候一看到油水就犯腻,到最后终于把界面与他们后台数据结合起来了。
回来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类似的GPS系统还真不少,很多都已经进入实用阶段了,唯一的区别就是地图的来源与详细程度,这决定了系统应用的不同领域。
到八月底,项目要进行实测,两方一块派人去广州跟一个考察队,人家用传统方法测量记录,我们就用笔记本装上软件记录。主要测量地下水的水质,从广州往东跑,平均差不多每十到二十平方公里采一个点,所以每天要跑好多路程,基本上就是白天坐在车子里颠,晚上就在房间里改(程序)。有次在深圳车跟丢了,竟然过了趟梅林海关,每个人都交身份证体验了一把“出关”的感觉。
虽说比较辛苦,但毕竟第一次来,什么都有趣,去的地方多是一些乡镇,经济还比较落后,看我们带着器材都很好奇,小孩子都围上来看,感觉送科技下乡似的,碰到采山上的水样,还能喝几口山泉水,口感还真不错。项目提前结束,回来之前玩了趟越秀山公园,买了几种新奇的水果,都照了照片,有机会放几张上来。
跟了两个项目下来感觉做项目的确能够极大地锻炼个人能力尤其是编程能力,这个锻炼集中在项目的前期,到了后期熟悉了之后基本上就是简单的重复了。到了后期改Bug还比较好,有一种成就感,能够发现自己知识的死角,但用户需求的反复变更就让人有点受不了了,往往会发现一个简单的改变带来的是整个代码的大改。设计模式的作用真是小视不得,一定要好好学。
回来之后没多久大运村轰人,睡了几天实验室,就开学了。

2007年3月2日星期五

Google Internet+之行

今天去参加Google的Internet+论坛,早早的就起来了,结果一路上一个超市都没开,郁闷的不行,饿着肚子赶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幸好座位上放着一瓶水,不然上午就难熬了。会议由李开复博士主持,还是那么的儒雅。Vint Cenf老头可风趣了,一点没有互联网之父的架子,站在台上手舞足蹈的,可惜同传没有把他话语中的幽默表现出来,所以台下的反应不佳。看的出Google是很用心的做这次论坛的,出场的都是重量级人物。
中午在产品体验区与一个Google工程师交谈,得知Google Earth里面的地图缩放的时候采用的就是多张同一地区不同分辨率的地图,这个方法当初我们也想过,但应为需要占用的空间太大而作罢。同他们交谈感觉大家思路的层次还不一样,他们已经习惯了超级服务器充分资源下的编程,几十上百G的消耗对他们来说都是“小意思”。交谈中也知道他们的工作环境非常不错,组织机构也很扁平,工作很灵活。
下午的分论坛也不错,印象比较深的是简立峰博士的讲座,思想很独特,而且语言也组织的很好,发现台湾人的语言组织水平都很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学校教育的缘故。会上透露了一个消息:目前google用户的所有个人信息、查询记录都不会对最后的搜索结果产生影响,今后即使用也必然会先征得用户的授权。personal决非individual。感觉Google在技术上的确有独到之处,很多技术用户没发觉的时候已经采用了,而如果用户没有大的反响,又会在用户没知觉的时候撤下来,技术储备相当深厚,国内的公司不能比。今天又试用了一下,发现google的搜索能力变得更强了,以前发布在china-pub上的信息现在也能搜索到了。现在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前什么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地图册,火车时刻表什么的要备一大堆,现在一上网就全解决了。当然现在网络也有自己的缺点,如资料不全,良莠并存等,但这就不是某几家搜索引擎公司能解决的了。
散会的时候在出口处碰到了李开复博士,差点就可以合影了,可惜当时犹豫了一下是先签名还是先合影,没有立刻把相机拿出来,结果开复说要去参加新闻发布会,来不及照,可惜啊!不过开复博士还是相当不错的,再三向我们道歉,弄的我们都不好意思,毕竟是我们麻烦他。
总体感觉一个是要把学科基础学好,编程能力要强;一个是要把英语学好,尤其是听说,靠翻译太不方便了,失真度很大。目前的瓶颈还是词汇,断句和词的读音都能听出来,可是不能很快的反应出意思来。还有就是句子每个词都听出来了,句子的意思当时也明白,可一段讲完回过头想讲的内容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以后还得提高啊。













开博絮语

历史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兴,逆之者衰。终决定响应时代呼唤,开此一博,记录平日的经历与感悟。人说言多必失,但私认为沟通已经成为社会的主题,目前的信息量过于庞大,凭个人精力无论选择还是处理都显得捉襟见肘,通过多个个体之间的交流,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不断接受新思想的同时让已有的思想在碰撞之中凝聚。一只杯子,只有将里面原来的水倒出来,才能倒入新的东西。一样东西捂着老不说出来,就会翻来覆去的思考,思考到逻辑完美的一塌糊涂,结果发现还是比不上老祖宗的只言片语。
在平日与生活的摩擦中,每个人的心中难免积聚一些阴霾,每隔一段时间将这些阴霾放在太阳底下晒晒,接受众人的批评与开导,在检讨自己的过程中成长,可以保持心理的健康。
谈完开博的初衷,下面就要讲讲选材的标准与文笔的拿捏尺度了,内容的选择标准很简单,多为发生在身边的值得一说之事,文字以轻松为主,多记叙,少议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尽量让上帝笑的小声点,让自己以后看起来不会笑)。叙述的角度以个人为主,因而对涉及某一事件的其他人可能就写的比较简略,希望当事者见谅。另外有部分文章是对某段工作的总结,这些内容是自己努力搜集而来,觉得网上的比较简略或是分散,故放在这里为那些需要的人查找之用,没有兴趣的人可以忽略,是纯学术性的东西。总之博客期望达到的分数是:阳光度9,轻松度8,学术性3。欢迎大家多提意见,文章语言文字方面的疏漏一定要告诉我,不然挂在那太难看了,多谢!
好了,闲话少说,开门揖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