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7日星期四

百“团”大战(Follow my Step)

很早就知道“团购”这回事:个体消费者出份子,形成一个整体跟商家议价,往往能谈到一个比较好的价格,从而惠及每个参与者。水木上甚至有专门的团购版,不时有人发帖组团,但一直没参与。一是频率低,感兴趣的项目少;二是团长素质经验良莠不齐,经常看到各种投诉纠纷,嫌麻烦。

最初接触网上团购的起因是想处理支付宝里面的余额,恰好有个团购网站上的美食优惠券很实惠:十来块钱,周末可以多个去处。就买了,优惠券代码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过来,直接去商家消费,那次购物体验还算满意。

网上随手一搜,惊讶地发现目前正处于团购网站的爆发期,随便一搜就有一大堆,比如美团网团拉手网找折F团24券 等等。相关评论、对美团网创业者的采访(才知道原来是原来饭否的团队)。

可以看到他们的网站界面高度类似,每天只推出一款产品,过时不候,同时折扣看起来非常低。这样的好处是容易形成注意力焦点,不像有的团购网站分门别类的一大堆,看起来麻烦,也不知道这价格是不是真的团购价。

这种商业模式最初发端于美国,学自Groupon。其模式简单清晰,容易模仿,进入门槛低。其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提供吸引人的产品和折扣,可以预见的就是未来会进入大混战时期,对经营者很残酷,对消费者是好事,部分弥补了每天一款产品,选择余地比较少的缺陷,比如我就订阅了很多网站,每天会自动发送当天的产品到邮箱。不过服务类产品买的人太多了可能会降低服务质量,比如有个美食优惠券折扣非常低,结果购买人数超过1万人,可以想见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那个饭店都会呈现人满为患的局面。另外一个隐形风险就是团购网站的信用问题,不过在目前这个竞争的阶段,失去顾客的信任,也就意味着失去生命。保险起见,我一般主要购买小额优惠券,通过手机短信接收,不存在质量问题。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估计会有吞并,但应该不太可能变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因为一日只有一个推荐,众口难调,发展余地打。各个商家会推陈出新,并逐步向二三线城市发展。

想想中国大多数成功的商业模式,几乎都是抄自美国的。美国是个创新大国,中国是个山寨大国,两国之间不同行业大概有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发展差异。将别人成熟的东西照搬过来,可以降低风险,少走弯路。想想我们身边的东西,还真是这样:早期的各种邮箱不论,别人有Google,咱有百度;美国上Ebay、Amazon,咱用淘宝;别人有Paypal,咱就搞支付宝;Twitter、Youtube不让用了,就搞我们自己的新浪微博和优酷。社会领域上也是这样,大行其道的相亲选秀类节目来自American Idle等真人秀,自创的似乎也就是网游和新东方等中国特色的东西了。

《Manage It!项目管理修炼之道》读书笔记

软件项目永恒的敌人就是不能按期交付,项目经理的任务在掌握有限资源的情况下,不断地同它做斗争。这需要注意多个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是确定方向,同时要细化最终的完成目标,即可交付物是什么。讨论项目的关键驱动因素、约束和浮动因素,列出项目的优先级。这可以在两难的时候帮助取舍,要让你的上级和投资人都进入到这个环节中,这有助于将来抵制出资人过多的功能变更需求等外部压力。其中的难点在于预测未来,识别真正的驱动因素。之后制定项目章程模板,主要包括远景、需求、目标、成功标准、ROI(投资回报率)估算。

然后细化其中的每项,配备人员,制定发布条件以及项目风险列表。

从项目本身来说,新Bug的发现与修正是早成延期的主要原因,所以要采用先进的生命周期组织方式来管理项目,安排好日程,尽量预测未来风险,同时让项目组内的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点。反馈及时,迅速发现错误并修正。将错误留到最后会消耗比当初多几倍的经历成本。
安排项目日程也很有学问,原则是注重实效、简单。使用低技术含量的工具安排项目日程,比如贴纸、白板等。识别和避免日程安排游戏,主要就是自欺欺人,盲目乐观可以在某个时间点完成。

估算工作的一个技巧就是使用“小石子”,即把项目分成一个一个可以在一两天之内完成的小单元,单元内部应该不可再分,只有“完成”和“未完成”两种状态。

要掌控项目,及时回顾。保持项目节奏,持续集成。重点强调,减少技术债务。创建并使用项目仪表板,量化指标。尽量不要在同一时间管理多个项目,项目结束时无论成功与否都要进行总结。

会议不可避免,管理会议,需要举行的和不需要举行的。每次会议都能达到目的,不要浪费整个组的时间。

人的因素是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创建出色的项目团队,招募需要的人,形成团队凝聚力。知道如何应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