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连续几天利用上班中午的片刻休息,像个白痴一样把google reader里面的一条条新闻点完,然后下午做事昏昏欲睡的时候,我发现在这个信息极度发达的时代,我好像已经在信息的海洋里面迷失了自己。
互联网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或处于对信息的强烈占有欲、或处于担心被新技术淘汰的压力,很多人如我一样,在忙碌工作的同时疯狂的渴望摄取信息,生怕漏掉什么重要的事情。我会在搞不懂一个问题的时候,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答案,可是在寻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的同时,又牵扯出几个问题,最终循环往复,在无数的问题中迷失了自己的需求;我有很多个qq群,关于技术的、关于自己的爱好的,但凡有人提出我没听过的事情或者概念,我都有想去弄清楚的冲动;我的浏览器收藏夹收藏了无数的网站,却还在不断增加;我的google reader里面也订阅了许多的新闻、或者博客,只要我打开,一种无形的奇怪力量会强迫我尽量把所有未读的都浏览一遍;我还关注好几个论坛,每天不登陆一下逛一逛就会感觉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一样。现在IT领域日新月异,特别是web这个邻域,涉及到的方面也广,从java到数据库到javascript到xml等等,数不尽数,而且每天还有新的概念出现,搞得我每天顾此失彼筋疲力尽焦头烂额,每天睡都睡不好,却什么都是略知一二。我想这就是强迫症吧。
到网上看了一下,这个时代,有我这样的问题的还真不少,下面这篇转载的文章里面的主人公就跟我很像,不知道这里的朋友们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或者分享一下自己对这种信息时代的人们的心理问题的看法呢?我订了一份杂志,叫《Economist》,已经订了两年了。但是仔细想起来,除了坐地铁的时候,我其实根本不看这份杂志。为什么要订呢?想来想去,我觉得这件事至少从形式上缓解了我的“学习焦虑”。
我承认,我有学习焦虑。
据说这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了,而我,对村里谁跟谁又打架了,谁家玉米种得最好,谁家失火了一无所知,能不焦虑吗我。
又据说我们生活的时代“知识爆炸”,这就注定了我的“学习焦虑”还将是不治之症。刚学习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最近的和平协议,它们又打起来了。刚知道津巴布韦是非洲经济典范,那里通货膨胀率又达到1000%了。这边刚开一个威尼斯电影节,那边又要开多伦多电影节……就这么一个小破村,每天发生的事情让人眼花缭乱,小姐我踮起脚尖往前看,也只能看到舞台角落里的一小点演出。
多少次,半夜醒来,我睁着空空的双眼,为不了解巴西的政党制度、不了解东欧的私有化模式、不了解新浪潮电影是怎么回事吓出一身冷汗。我听见群众愤慨谴责:还文科博士呢,连这个都不知道!然后我抖抖瑟瑟嗫嚅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那天给朋友X打电话。他是个电脑工程师,在纽约的大公司工作,说是要跳槽。
你们公司待遇不是很好吗?
不行啊,学不到新东西。现在还混得下去,万一有天失业,不懂市场上的新技术,就完了。
看来,有学习焦虑的,不仅仅是文科博士。
打开某著名门户网站,主页最显眼的位置都是这样的广告:“北大总裁EMBA班!”“国贸研究生班两年1.9万!”……瞧,整个社会都染上了学习焦虑。各处江湖郎中纷纷兜售猛药,得病的、治病的,全都不知道害臊。
学习总归是件好事吧。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成了现代生活中的强迫症呢?人人都赶着去急诊。我们与社会的关系,多么像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和魅力四射的丈夫。随时随地可能被甩掉,所以每天处心积虑往脸上涂抹,直到所有毛孔都被堵塞为止。
上次回家,就在我所住的城市广场上,看见触目惊心的一行大字“把XX市建设成学习型城市!”估计现在“学习”这词,就跟口香糖似的,嚼在嘴里是很酷的事。
为了响应号召,我决定现在就开始翻阅那本崭新的《Economist》,从智利的教育改革看起,北爱尔兰的出口业近况也行。
2008年7月3日星期四
信息爆炸与强迫症
看到下面这篇文章,深有同感,难道只能戒网了么?时间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沈向洋、王坚等反复强调“一辈子只能做一两件事情”。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做的方式,必须把每天的24 个小时小心使用。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