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对国图仰慕已久,不过因为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也很丰富,国图图书外借的不过,好说又基本都好多人排着队呢,所以一直没去。最近有时间,办了张卡,今天大雨过后,空气清爽,就去国图逛了逛。
进去一问才才知道,原来我一开始办卡的地方是国图老馆(当初我还腹诽过怎么装修这么差呢),新馆在北面,进去一看果然有现代派的气息,整个一二三层都连在一起了,站在高处向下望去非常有气势。桌椅是那种最符合图书馆的黄黑风格,衬托着高大的书架,让人有种在书海中徜徉的感觉。拍了几张照片。里面的人不少,观察下来只有20%多的座椅是空的,这空着的座椅中又有一多半摆着书啊包啊一类的“占座用品”,估计以后地铁站开了之后人就更多的,想在休息日来这里休闲可得趁早了。不过老馆也有老馆的好处,一是办卡的人少,而是外借图书室只在老馆有,其他馆室均不外借。新馆四层有电子阅览室,可以上网,一个小时3块,办卡时会送1个小时的免费时间。有电子报刊阅览机,看报纸非常爽,等了半天也没等上一台。
恰逢国图在“学津堂”举办讲座,免费,就去听了听。主讲人是原中科大校长朱清时,估计是名人效应吧,听的人挺多,大多是年轻人,间或斑白的头发混杂其中。男女比例大概是七比三。讲座内容是“求解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困局”。主讲人显然没有做太多准备,这个题目可以说是他多年来一以贯之鼓吹的内容。主要还是论述为什么60年来中国没有出大师,原因归结为一是管理体制问题,如52年的院系调整;二是培养思路的问题,只关心专才忽视通才,不关注创新性的培养。涉及到个人,要多自己思考,不要陷于网络信息中,知识越多并不代表创新性越强,尤其有警惕目前浮躁的社会产生的“文化垃圾”,并调侃了下不久前爆出的“常凯申”事件。老先生讲了不到一个小时,精神很好,看到他还在坚持当初的理念,感到很欣慰,希望他们这些人的努力能对当前的教育体制产生一些推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