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日星期五

Google Internet+之行

今天去参加Google的Internet+论坛,早早的就起来了,结果一路上一个超市都没开,郁闷的不行,饿着肚子赶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幸好座位上放着一瓶水,不然上午就难熬了。会议由李开复博士主持,还是那么的儒雅。Vint Cenf老头可风趣了,一点没有互联网之父的架子,站在台上手舞足蹈的,可惜同传没有把他话语中的幽默表现出来,所以台下的反应不佳。看的出Google是很用心的做这次论坛的,出场的都是重量级人物。
中午在产品体验区与一个Google工程师交谈,得知Google Earth里面的地图缩放的时候采用的就是多张同一地区不同分辨率的地图,这个方法当初我们也想过,但应为需要占用的空间太大而作罢。同他们交谈感觉大家思路的层次还不一样,他们已经习惯了超级服务器充分资源下的编程,几十上百G的消耗对他们来说都是“小意思”。交谈中也知道他们的工作环境非常不错,组织机构也很扁平,工作很灵活。
下午的分论坛也不错,印象比较深的是简立峰博士的讲座,思想很独特,而且语言也组织的很好,发现台湾人的语言组织水平都很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学校教育的缘故。会上透露了一个消息:目前google用户的所有个人信息、查询记录都不会对最后的搜索结果产生影响,今后即使用也必然会先征得用户的授权。personal决非individual。感觉Google在技术上的确有独到之处,很多技术用户没发觉的时候已经采用了,而如果用户没有大的反响,又会在用户没知觉的时候撤下来,技术储备相当深厚,国内的公司不能比。今天又试用了一下,发现google的搜索能力变得更强了,以前发布在china-pub上的信息现在也能搜索到了。现在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前什么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地图册,火车时刻表什么的要备一大堆,现在一上网就全解决了。当然现在网络也有自己的缺点,如资料不全,良莠并存等,但这就不是某几家搜索引擎公司能解决的了。
散会的时候在出口处碰到了李开复博士,差点就可以合影了,可惜当时犹豫了一下是先签名还是先合影,没有立刻把相机拿出来,结果开复说要去参加新闻发布会,来不及照,可惜啊!不过开复博士还是相当不错的,再三向我们道歉,弄的我们都不好意思,毕竟是我们麻烦他。
总体感觉一个是要把学科基础学好,编程能力要强;一个是要把英语学好,尤其是听说,靠翻译太不方便了,失真度很大。目前的瓶颈还是词汇,断句和词的读音都能听出来,可是不能很快的反应出意思来。还有就是句子每个词都听出来了,句子的意思当时也明白,可一段讲完回过头想讲的内容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以后还得提高啊。













没有评论: